每月收益2000元,那么一年的總收益就是24000元,年收益為96%。每年96%的收益,試問這錢拿去做什么能獲得這么高的收益,而且還是穩(wěn)定的,題主看到自己分享的機會賺了錢,看到自己基金固定收益少,就開始有些坐不住了,其實也是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炒股是低買高賣實現(xiàn)收益,類似于做買賣。
1、固定收益保險理財怎么樣?
如同下面回答的網(wǎng)友@余濤炒股日記所說的,他以自己親身經歷來驗證了把保險當成理財?shù)慕Y果。事實上,我們不止一次兩次說過:不要因為“理財保險”帶有“理財”兩個字,就忽略了“保險”,把理財險就當成理財產品,一旦把理財保險當成理財產品,就會出現(xiàn)網(wǎng)友@余濤炒股日記的這種情況:實際結果和預期差距比較大!這種情況的產品的原因是這樣的:1、把理財型保險里面的幾組數(shù)字弄明白,也就會明白網(wǎng)友@余濤炒股日記遭遇了什么。
2、兜底利率,也就是不管保險公司今年投資虧了多少,都會給我們結算的保底利率,一般在1.75-3%之間,這是寫入合同的!舉例,上世紀90年代,這類保險的兜底利率普遍在8%以上,所以現(xiàn)在保險公司依舊按照8%每年給當時的投保人結算3、實際結算利率,也就是保險公司每個月給我們結算的實際數(shù)據(jù)!需要強調的是,保底以上的利率保險合同中明文寫了是不做保證的,所以實際結算利率更加看重的是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
當然,我們都希望實際結算越高越好,4、演示利率,顧名思義,“演示”就是假設給我們看的利率。演示利率一般分為3個當,低檔、中檔、高檔,其中低檔往往就是前面的“保底利率”,而中檔更多時候是實際結算利率的中位數(shù),高檔是保險公司偶爾會實際結算的數(shù)據(jù)。需要強調的是,我們買理財險,一般看看中檔就足夠了,高檔更多時候是業(yè)務員和保險公司給投保人增加投保信心的數(shù)據(jù),
國內理財險中,大部分公司的演示當中,中檔是按4.5%,高檔按照6%。而網(wǎng)友@余濤炒股日記說的6-8%,大概率的是業(yè)務員的忽悠,或者為了讓大家義憤填膺而說的,最后理財險保險,和我們常規(guī)的理財產品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保險,我們繳納的保費要經過各種轉換,才能成為我們的“收益”,并不是簡單的:投資→收益!這樣的簡單計算。
2、期貨盈利有固定模式嗎?
期貨交易,想要獲利,靠的一套完整的,具有正向收益預期的期貨交易邏輯,而這套期貨交易邏輯的最佳輸出方法,就是形成一套期貨交易系統(tǒng)。這套期貨交易系統(tǒng)由:入場規(guī)則,出場規(guī)則,資金管理規(guī)則三大板塊組成,這套期貨交易系統(tǒng),就是這套交易邏輯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要注意的是,可以實現(xiàn)盈利的期貨交易者,他們的交易邏輯,基本是固定的,
比如,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的趨勢交易邏輯。但是,他們的實現(xiàn)方式,卻是各種各樣的,比如,有人采用了一根均線這種粗獷式的交易方式,也有人采用了主觀擇時的趨勢交易方式,有人采用加倉,有人從不加倉,有人突破式入場,有人回調過程中入場另外,海龜交易法則背后的邏輯也是趨勢交易。也就是說,期貨盈利,核心邏輯應該是基本固定的,因為正確的邏輯就那么一個,
3、最近半年不敢買入任何股票,但分享的機會都賺錢了,每天就靠基金固定收益來安慰自己,怎么突破這個心理障礙?
看到這個問題很親切,因為我正是在最近減掉了50%的倉位,大筆買入了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我賣出后的股票仍然還在上漲,但是我卻安之若素、心如止水,最近半年沒有買入股票,我的操作和題主差不多,為什么心境卻完全相反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1.真知道,行不難。導致題主這個心態(tài)的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對自己想買入股票的認知沒有完全達到“真知”的程度,
財富是思考的副產品,財富也是認知升級的結果。“最近半年不敢買入任何股票”,在我看來,其實是一步正確的操作,因為近半年以來,以消費、醫(yī)藥醫(yī)療和科技板塊為代表的結構性牛市達到了一個小高峰,這幾個行業(yè)的很多個股都達到了歷史最高估狀態(tài),其實理性的選擇就是不買入,應該靜靜等待下一次低估的機會,但是題主自己沒買入,心理上卻陷入了焦慮,應該是感覺自己踏空了牛市,心中很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