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類理財產品,實際上就是貨幣基金。相對來寶寶類產品的流動性更好,而收益率基本上和大多數貨幣基金是一樣的,這是因為寶寶類產品的提供方資金實力強大,使用一部分資金用于提前墊資贖回,提供了更好的流動性,結合剛才介紹“規(guī)模不經濟”效應,這個決定也是可以理解的,所謂“大”的不一定都是“好”的。
1、寶寶類理財重回“2時代”,那么還值得投資寶寶類理財嗎?有更好的理財選擇嗎?
近期,寶寶類貨幣基金的收益率持續(xù)走低,以龍頭產品余額寶為例,在2014年達到收益率峰值(6.7%)之后,一度震蕩下行,到了2020年4月初,產品收益率首次跌破了2%,創(chuàng)歷史新低。其他主流的貨幣基金類產品也大體保持這個趨勢,根據Wind的數據,截至4月27日,市場上現存的651只貨幣基金產品中,收益率小于2%的產品就有460只,占所有貨幣基金產品的70%。
為什么寶寶類貨幣基金產品的收益率會越來越低?可以從行業(yè)因素、宏觀因素、產品因素三個層面進行分析,行業(yè)因素投資范圍偏保守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貨幣基金是一個低風險、高流動性的投資產品。所謂低風險是投資貨幣基金發(fā)生虧損的情況鮮有發(fā)生(雖然理論上,在一些極端情況下,貨幣基金投資也有可能發(fā)生虧損),高流動性是指當投資者急需現金時,貨幣基金份額能夠快速實現贖回變現,除了大額贖回的情況,業(yè)界一般可以做到T 1贖回到賬,而部分貨基產品還可以通過墊資的方式,實現小額資金(1萬以內)的T 0贖回。
之所以產生以上效果,與貨幣基金的投資范圍偏保守有關,關于貨幣基金投資范圍的描述如下圖:如上圖所示,整個固定收益市場按照信用風險的高低分為信用債和利率債兩個部分。其中:(1)利率債主要包括國債、央行票據、銀行定期存單、高等級公司債(央企)、同業(yè)存款等產品,這些產品的信用風險比較低,基本上不會出現違約的情況,
同時,由于這些產品的標準化程度高,有成熟的交易市場,故也保持著較高的流動性。但此類產品因為風險低,故收益也較低,(2)信用債包括普通的公司債和可轉債、信托、普通公司的商業(yè)票據以及一些非標產品。這些產品的信用風險相對于利率債要高一些,特別是當經濟下行時,一旦相應的公司出現經營困境,債務發(fā)生違約的概率也較高,
作為對承擔較高信用風險的補償,此類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相對利率債要高一些。為了保證貨幣基金低風險、高流動性的特點,其投資范圍也被嚴格地限制在低信用風險、高流動性利率債領域,如此也導致了貨幣基金的預期收益率要低于信托、債券基金等許多固定收益類產品,換一個角度來看,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絕對的“完美”是不存在的,實際決策中,人們往往面臨著諸多的取舍。
同理,在金融市場上,“風險低、高流動性、收益高”的投資產品也不存在,當我們選擇了貨幣基金“低風險、高流動性”的特點時,就意味著要放棄“較高的預期收益”,如此,也解釋了在主流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中,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始終保持在一個中低水平。宏觀因素貨幣寬松與避險需求前文從投資范圍和風險管理的角度,解釋了貨幣基金的收益率要低于大多數的投資產品,
但在時間維度上,為什么近期大多數貨幣基金產品的收益率跌破2%,屢創(chuàng)新低?筆者認為,“貨幣寬松與避險需求”是導致近期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xù)下跌的重要原因。在貨幣政策領域,為了對沖疫情對于經濟的影響,央行一直采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來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為實體經濟平穩(wěn)運行、抗疫紓困提供有力支持,2020年以來,央行的貨幣投放情況如下表所示:根據上表的數據,可以發(fā)現,2020年的前4個月,無論是在貨幣投放頻率還是投放方式方面,央行都采取了積極的行動。
在投放頻率方面,基本上每隔半個月都會有較大的投放政策出臺,在投放方式方面,從降準,到降息(降LPR),再到公開市場操作(包括逆回購和中期借貸便利),基本涵蓋了央行實施貨幣政策所能用到的所有方式。在一系列貨幣政策“組合拳”的作用下,大量的資金被釋放出來,而它們的流向也將影響到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下圖演示了在不同的經濟環(huán)境下,資金的流動情況:可以發(fā)現,在經濟上升期,伴隨著實體經濟的健康發(fā)展,到處都是賺錢的機會,而企業(yè)違約的風險較低,用互聯網上流行的一句話,“風來了,豬都能飛上天”。